学校主页 学校邮箱

科研动态

我院罗韬研究员团队在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发表研究成果

2024-06-07


塑料污染是全球公认的 21 世纪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,长久以来备受关注。塑料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极难完全降解,会分解成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(Microplastics)和粒径小于1 μm或100 nm的纳米塑料(Nanoplastics), 它们大都肉眼难见, 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风险,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一种新兴的环境问题。聚苯乙烯是塑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之一,动物模型研究表明,聚苯乙烯塑料,尤其是尺寸小于10μm的,有潜在的诱导男性生殖毒性的能力。最近有研究表明,通过红外光谱法在人类睾丸和精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,并发现聚苯乙烯材质是人类睾丸中最主要的微塑料。然而,鉴于检测技术的限制,小于10μm的微塑料尚无法检出,因此这类微纳米塑料是否污染了男性生殖系统、其污染是否引起人类的男性生殖毒性尚不得而知。

5月30日,我院罗韬研究员团队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陈厚仰副主任团队合作,在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(IF:15.7)期刊上发表了题为“Occurrence, toxicity and removal of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human sperm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首次在人类精液中发现了小于10 μm的聚苯乙烯微塑料的存在。其中,粒径为25–100 nm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能进入人精子,而0.5–10 μm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则结合在精子表面。粒径为25-100 nm PS-NPs在人精液相关浓度下对受精关键功能和生理参数具有不利影响,对男性生殖具有潜在风险。此外,磁性纳米铁材料可有效移除溶液中 PS-NPs 并消除 PS-NPs 对人精子带来的不利影响,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暴露前干预策略。该研究补充和完善微纳米塑料的雄性生殖毒性,为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的环境病因提供新见解,而且为有效防治纳米塑料的生殖毒性提供理论基础。

罗韬研究员和陈厚仰副主任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,我院陈莹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徐文清和程成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。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江西省双千项目、江西省重点项目、江西省杰青项目以及江西省中医药课题的资助。

全文链接: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10311-024-01752-0